思想政治课研究(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



思想政治课研究,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发展瓶颈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仅和个体发展密切相关,还和社会的发展有所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系统性的视野,随着其演化过程复杂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也产生变化,因此,须以复杂性思维重构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系统,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元素演化的过程,并从微观角度切入探讨复杂性思维的现实应用情景。

什么是复杂性思维?复杂性思维是和简单性思维相对应的概念,复杂性思维关注事物不同层面的特征,如多元素性、多层次性和多变性等,并探究事物内部、事物间非线性的关系。构成事物的要素有许多,其中大部分要素是无序的、潜在的且具有偶然性的,复杂性思维基于差异性、多样性理解不同事物运行与联结的原则。复杂性思维的特征是什么?复杂系统将复杂性思维视为主要探究方式,并依据复杂性思维对各类简单思维进行解释、还原,从这一角度看,复杂性思维具有开放、非线性和整体的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也应当秉持整体性思维与理念,将不同事物串联起来,对其进行整体性考察。

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因素众多,本身是相对复杂的教育系统,在该系统中渗透复杂性思维有助于开辟认识大学生特征的路径,并更有效地面向大学生开展工作。大学生处于思想品德发展的增速阶段,复杂性思维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看待社会事物、人生经历的视角,并为他们提供更具体的方法论指导。传统的简单性思维难以真实呈现思想政治教育所涉领域的现实情景,复杂性思维能克服这一弊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与此同时,复杂性思维具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个体的特殊性,因而包含对学生和教师特征系统化的认识,这与复杂性思维显露出的非线性特征不谋而合。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应当关注学生作为个体的发展特性,通过复杂性思维全面认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促成共性和个性目标的融合。

复杂性思维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路径

融合整体思维,增强合力效能。从整体性的角度把握,并从微观层面切入考察思想政治课程,关键是要将原本联系不密切的各要素视为整体,从全局出发把握不同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依赖的关系,使不同要素形成合力。一是需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教学目标,并将其与涉及的教学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从微观角度看,教材、学生和教师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该系统中,环境、文化和价值观等因素也不容易忽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系统中,多要素参与要求教师以整体思维考察问题,从整体出发探寻完成课程目标的正确路径。教师需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结构和认知特征,围绕不同教学要素进行协作,让不同要素相互作用的整体效果展现出来。为此,教师必须找准自己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定位,认识到自身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同时是知识和技能的生成者、引导者和构建者。并考虑影响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要素,确立与现实教情符合的教学目标,谨慎、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环节,使自身的各种教学行为服务于实现整体目标。二是把握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上的整体性,推动整体化教学体系的形成。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案随着改革的推进,逐渐能够体现教学的整体性特征,然而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许多高校并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必修课视为整体。因此,高校需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把握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在讲解各类课程时做到侧重课程重点,突出内在联系,真正做到整体化教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维,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做到协调统一、融会贯通。提升对所授课程的认知水平,基于此制定统一的教学实施方案,做到学、研结合,取长补短。随着对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认知的深入,教师将能够采用多种手段强化各要素在整体中的综合作用。

融合关系思维,打造和谐关系。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关系思维的角度看,鼓励的思维方式难以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实际教学中应当遵循有序、协调的原则,从而做到统筹兼顾多个方面,把握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妥善处理各种教学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和系统内外的诸多元素关系紧密,且在复杂的各类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微观、最复杂但又最基本的一类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学的全过程。从教学实际看,师生应当保持各自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要保持一定程度的相互依赖性。教师和学生都是思想政治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应当有心理上联系,各自保持谦虚的心态相互学习。二是统筹系统内部要素的关系。从微观路径切入提升功效思想政治教学的现实效果,不仅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还要将统筹规划的理念渗透在思想政治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思想政治教学系统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使系统内部的不同元素能够和谐共生。首先,从教学价值的角度看,应当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讲解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理念都有可能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并转化为他们现实的道德行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从微观路径切入增强教学效果,目的是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细节的研究,为学生在社会中的发展服务。其次,从教学形态的角度看,正确处理实践和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步骤。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内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学生个人内在思想的矛盾运动都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影响。最后,从教学艺术的角度出发,处理好教材和教学之间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应当具有稳定性、体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配合程度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依据,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则更具基础性。教师选择教材、规划教学内容时应遵循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原则。教师自身必须吃透教材,理清教学思路,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丰富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通过设置各类问题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学生在探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感受理论教学的现实价值,增强对理论学习的兴趣。

融合过程思维,凸显育人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不确定性,并且由多种要素相互作用构成,是具有不确定性的认知活动。教师需在教学中关注动态生成教学内容、营造教学氛围的过程,彰显思想政治课堂的思想教化功能。一是关注动态生成教学活动的过程,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不同要素的协同与竞争,推动各要素朝着更高层次发展、演化。在微观层次上,偶然因素可能引起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动荡,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分化也在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进化、发展。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预设、控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然因素,这也导致教学系统缺乏活力。过程性思维的核心在于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看待不同事物,将事物置于其存在的复杂环境中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这启发着教师制定具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而非单纯设计具体的教学计划。具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敏锐地观察不同事物的潜在可能性,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价值。二是教师需坚持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外部系统的交换。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唯一因素,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学也不是单纯的教和学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前人思想观念的影响,影响的过程较为复杂,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学难以在封闭的体系中完成,而必须采用具有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发展思想的广阔空间。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正在面临新的发展环境,不同因素的综合作用启发着高校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微观路径,及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动态,打造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复杂性思维内涵丰富,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复杂性思维,教师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形成动态把控,从而强化教学细节设计,增强教学效果。随着复杂性思维应用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微观元素将更有效对接,共同为提升教育效率奠定基础。

(作者:王永乐、郭睿敏,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百年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与理论体系研究》(编号:19KS22)研究成果。)

来源: 光明网


思想政治课研究(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