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研究生(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山东大学研究生,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山东大学法学院“驼铃声声”非遗研究团队——敦煌非遗研究项目

山东大学法学院 谢慧琳 陈姿萱

为充分了解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情况以及新发展方向,山东大学法学院“驼铃声声”非遗研究团队于7月26日赴敦煌莫高窟等多处非遗文化圣地进行实地研究。经过前期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团队积极研究敦煌非遗文化项目,联系当地居民,采访相关人员,以期全面了解非遗文化新发展方向,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敦煌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正因如此敦煌非遗项目成为山东大学法学院“驼铃声声”非遗研究团队本次暑期选择的研究主题。

走进敦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走廊和各具特色的传习所。在这里,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手工技艺、美术、民俗习俗、饮食等非遗项目纷纷映入眼帘,令人眼前一亮,赞叹不已。

敦煌历史深远,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队长的带领下,我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对敦煌市非遗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敦煌市全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项,酒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项,敦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22项。目前,敦煌市已建成四级非遗名录及代表性传承人体系。在这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背后,是一个个传承人多年来的坚守和努力。敦煌彩塑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杜永卫是一位潜心研究敦煌彩塑,40余年他研究敦煌彩塑始终初心不改,努力践行着一个“敦煌工匠”的本分,先后制作传统题材雕塑作品300余身,与“飞天”一同展翅高翔。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敦煌一直在行动,非遗中心组织建立的非遗传习所多达33个,先后建成非遗传习基地5个。在传习基地,非遗传承人每周进行传徒授艺活动,培养了一批学生传承人。通过从小培养青少年传承、弘扬和保护老祖先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从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得更远。

山东大学法学院“驼铃声声”非遗研究团队的同学们,通过本次研究不仅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也真切地希望能够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将来为保护非遗贡献属于法律人的一份力量。经过这些年的挖掘和整理、保护和传承,敦煌非物质文化遗产锻造成了专属于敦煌的文化烙印,镌刻进了专属于敦煌的城市记忆,有效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非遗也让敦煌成为更有人文情怀、更具文化底蕴的城市。在未来,期待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非遗、宣传非遗,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之路上,留下自己独一无二的足迹。

声明

深度之声: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山东大学研究生(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