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研招网(中国海洋大学研招网官网)



中国海洋大学研招网,中国海洋大学研招网官网

01

考研考什么

考研是指:研究生入学考试,如果没有保研资格(也就是推免生),那么考研就是成为研究生必须跨过的门槛。

考研分为两个部分:初试和复试,初试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12月底。

初试的考试时间为两天,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第三天进行(比如一些艺术类)。

复试的考试时间一般在出分后,也就是初试结束后第二年的3-5月。由于现在好学校越来越重视复试(权重占比好学校甚至是初试复试各占50%),所以千万别在初试结束后就立刻放飞自我。

初试和复试的考试科目:

1)初试:公共课+专业课。公共课为外语和政治。考试时间都是3小时,满分都是100分,国家统一命题,统一划线。(也就是说就国家线而言,不存在英语线、政治线,它俩是一条线)

2)复试:笔试+综合面试。笔试还是在考专业课,综合面试内容各个学校各个专业会有差异,但总体上会考察外语的听口、综合素质、专业课素质。

02

如何判定我是23考研还是22考研

xx考研指的是如果考上了,你就是xx年9月入学。于是考研遵循的是“-1”制度,即xx考研,指的是xx年9月入学,于是复习则至少从前一年开始准备。

根据第1问,考研包括初试和复试,所以想要在2023年9月入学成为研一,必须首先通过2022年12月的初试+2023年3、4月的复试。因此2023考研er实际上需要从2022年开始准备复习。

03

考试怎么报名、何时报名

途径:网上报名+网上/现场确认。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将两步都准确无误的完成,才算是报名成功。

网上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考生网报必须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按照要求填写。

网上/现场确认:

1、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

2、单独考试考生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

3、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

4、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准考证的发放:发放准考证的时间在考前半个月左右。发放方式:网上自行打印

04

硕士研究生分那几种

一般分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两类,简称学硕和专硕。

1)学硕:即学术型学位,大部分文科,以及非应用类(就是不是技能型) 。

2)专硕:即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也就是说不存在低人一等)。在培养上更侧重实务和应用。

👆 两种一般都属于全日制(或者叫脱产,就是继续做学生,每天上课那样)

还有一种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或者叫在职),这种学费会贵一些,周末上课,不提供住宿。在学位证和毕业证上会标注培养方式为非全日制,没有报到证。目前虽然并入全国统考,但就业形势相对没有那么明朗,这主要还是由于在职研究生考试刚刚并入统考,虽然门槛难度变大,但由于长期社会认可度不太高,短期内就业前景不明。

其余同学们还能接触到的概念主要是“定向”“非定向”,大部分同学都是非定向。因为定向可以理解为规定将来的工作,现在哪还有人包分配啊,都是毕业后自己找啊。所以大部分都是非定向。

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图区分一下学硕、专硕、非全日制。

⚠️ 注意:

1)现在有一些专硕也不提供住宿了。

2)专硕更加注重于实践,而学硕注重于理论,待遇和学时基本都一样,区别为专业硕士一般不能硕博连读或直博,必须硕士毕业后考博。要是想硕士出来后直接工作,专业硕士比学术更加有优势!若是想考博,最好是读学术硕士,培养重点是知识的进一步深造。关于读研读博的打算,可以看我另外一篇文章读研读博十年经验谈,对你会很有帮助。

05

我有考研的资格吗

大部分同学由于都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从研招网官网上挪来这个表,可以简单看下。

06

学科门类、专业、A区B区

学科就是学科门类:有13个,比如文学、哲学。

专业:就是学科门类下面的具体专业。

A区B区:按照研究生入学考试按地区不同,分为两个区,即一类区(A区)、二类区(B区)。 每类地区考研对分数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一类地区高于二类地区。简单来说,就是一类地区更难考,因为教育就业资源更好。所以大家都想考。

一类(A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1省(市);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10省(市);

二类(B区):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07

统考和非统考有什么区别

统考科目的专业课试题是由国家统一出题的,非统考科目的专业课试题是由报考单位出题。

1)根据第1问,公共课是统考的,所以资料公开,复习内容透明,无非就是选老师的问题了。这个各个机构都提供了很多选择,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辅导班。

2)专业课有统考也有自命题。

其中统考专业共有8个,分别是:计算机、心理学、教育学、西医综合、历史、中医综合、农学、法硕。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招生单位退出统考,实行自主命题,在目标院校公布招生简章和目录前,考生可参考上一年招生目录备考复习。

显然,自命题的学校由于资料不公开,复习内容不透明,所以难度比较难讲,可能很难,可能很简单。但是之所以不愿意统考,显然肯定不会往简单了走,大部分好学校和热门院校都慢慢开始自命题了。

08

如何选择地区、院校和专业

首先,对于第一次考研的同学来说,往往会在这三个条件中迷茫,这个迷茫既有选择的迷茫,也有获取信息的迷茫。获取信息我个人建议可以好好使用研招网,汇总了各大招生院校和单位的招生简章和要求,收录了历年分数线和历年真题,并且是研究生报名和调剂的唯一官方指定网站。

其次,认清一个事实,好院校好专业好地区,当然是非常难考的,所以无论一战还是二战三战在选择院校专业的时候,最大的关键点是认清自己的优劣势,不要盲目设定目标。如果三个条件都舍不得,那你就必须很早复习,甚至提前一年复习专业课,付出超过别人三倍的努力。因为你竞争的对手可能是本科985、211的,可能是不屑于保研的高手,而数百人中百里挑一必然是一条血路。

所以,没有什么一刀切的复习规划,复习结点,只有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自己的复习规划,这才是正确的复习之道。每减少一个条件,难度都会低一些,这个可以自行抉择。

二战或N战的同学是否要换条件,取决于对自身优劣势的分析和考试难度。

所以,如果你的上一年专业课分数还不错,一般不要换,因为这意味着你要重新准备专业课;如果专业课很差,可以考虑降低条件。

以下考研难度从小到大依次为:本校本专业<本校跨专业<跨校本专业<跨校跨专业<跨校跨专业跨地区。

具体来说由于大部分同学是因为就业问题而考研,所以一般而言。

想去企业就业,一般而言比较看中职业技能和运用。比如酒店管理、医学、法律、会计、翻译等技能类,这些专业专硕可能更吃香,反而相对它们自己的学硕难度还可能会大一些。应该将专业放在第一位,地区次之,院校最后。

因为从就业角度而言,会有学校虽然非985、211,但其专业认可度很高。

想去高校、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和继续读博意愿,一般更看重学校和学术研究能力,所以985和211院校明显竞争力更强,甚至还要看本科的第一学历是否是985或者211的学校。因此,这类同学尽量将院校选择放在第一位,地区和专业次之。

09

我应该怎么找资源和信息

搜索院校专业及招生简章、真题的途径,从信息可靠度依次为:

院校(包括系)官网(官方) 研招网(官方) 学姐学长(参差不弃) 网络购买(可能有假) 各种论坛和QQ群(信息繁杂,会有广告)

而通过这些途径查询信息应该查的是

报录比(确定考试难度) 历年真题(复习的重点确定) 专业课参考书或笔记(复习内容的确定) 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查询时间(因为复试出成绩的时间直接关系到调剂,很多人会忽略这个,事实证明,我教过的学生中大部分因为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复试调剂时候没怎么吃时间差的亏)

010

考试大纲发布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统考科目大纲发布时间根据最近三年的情况为每年的9月份。由院校自主命题的专业课考试大纲需由考生登陆研招单位官网自行查找。大部分统考科目的大纲其实变化是不大的,所以建议想考好学校的同学不要等到9月才准备,因为那时候很迟了。

也就是说,公共课考试大纲跟同学复习备考关系影响不大,专业课考试大纲会有一定影响。

011

研究生考试分数及分数线什么时候出

初试分数每年公布时间:2月中旬到3月。

国家线公布时间:一般在3月。

34所自主划线学校线公布时间:由各学校自主决定公布时间。一般在国家线公布前。

012

我怎么知道分数线?国家线又是什么?我只要过国家线就行了吗?

这里常常有误区,请同学认真看❗️

1)线分三种:

34所自主招生院校:可以自主划线,这个线是公开的,可以在研招网上查到。只有34所自主招生院校可以在研招网公开查到分数线。

国家线:A区和B区会不同,我觉得同学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本一线和本二线。同样也是公开的,研招网上就有整理好的。

非34所院校:实际上也是有分数线的,但通常不公开,要稍微费点儿劲去找。

所以,过了国家线(总分+单科)并不等于你就能考上,就像你卡线本一线,就能上北大??国家线是一个及格要求,然后各个学校根据情况会定一个国家线以上的线,明白了吗?

2)并且实际上并不是过了分数线就有可以参加复试。真正的分数线是按照招生人数可以进复试的名额倒推的。

3)再并且,过了线且真的能参加复试,也不一定能稳上。因为前面说了,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所以复试是差额录取,也就是一定要刷人。所以专业课无论何时,都应该是考研的重中之重。

34所自主划线高校均来自于985院校。它们有学校自己划分的分数线,自主划线的学校的分数线都会先于国家线而出,而且基本上都会高于国家线,也不排除有个别学校个别专业会低于国家线。

他们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

5所非自主划线985高校是:中央民族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013

要报班吗?报的话如何选择?

辅导班的运行规则是,自己做一套产品,然后找老师来参加其中的教学部分和服务部分。那么比较完善的产品是“全程班”,因为包含所有的教学和服务,性价比更高,学习也更完善,全程班一直是采取这种模式,才会有政治平均分75分的行业深化,以及去年全国政治最高分92分的成果。

选择辅导班有4个因素,按照重要性排序分别是师资、服务、方便、价格。之所以价格放在最后,是因为相比起很可能是你的人生拐点的辅助力量,价格不应该作为你的第一考量,因为将来的回报会远远超过现在小小的付出。其中:

1)师资,尤其是老师的功底是考察的第一要素,因为这直接影响你的出分。大部分辅导班的老师分为“大老师”和“小老师”,相对而言,“大老师”无论是风格还是功底都会远远强于“小老师”。当然大老师都是从小老师过来的,所以还是要碰,万一遇到不错的“小老师”,也可以义无反顾的跟随。

另外,辅导班一般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从价格看,线上比线下便宜。从师资来看,线上辅导班使用的一般是“大老师”,线下一般是“小老师”或者是“大老师+小老师”模式。因此,要从实际师资来考虑。由于考研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以正确性和应用性为第一要求。所以师资如何将直接影响你的成绩。试想,一个老师只能有70分的水平,自然学生最多就是50、60分。

技巧是,问清楚上课的老师(具体到科目甚至阶段)是哪些人在上,然后去百度这个人是否是真名(作为功底的验证),看看有没有试听课,讲课的风格是否喜欢

现在的大趋势是,好老师其实都在往线上走了。

2)服务,产品的服务是最容易有水分的地方,要擦亮双眼。一些比较重要的坑提出来,大家可以在选择的时候对比。

比如大家都是全程班,有的全程班并不全程,一些考前的冲刺押题课程需要另外报名。(额外交钱)。

比如,一般理解1课时=1小时,但有的课程是按1课时=30min来算的。(看上去课上长)。

再比如,主打老师实际只上很少很少一部分课(节省成本)。

又或者,答疑和监督或者一些承诺前言不搭后语(吹嘘以及节省成本)。其实答疑或者作文批改这种越是看不见的地方越对考研同学有影响。最简单的例子,如果请研究生来做助教老师,成本在1万一年,如果请客服老师,没啥成本。

所以啊,同学们看到的介绍是“助教老师答疑”,但看不到背后的东西。但这个不像课时长度或者课的种类仔细看看课程详情就能看到,这种隐蔽的东西实际上是很难问到的,因为机构是不会告诉你的,所以只能靠口口相传。这一点,至少全程班没有想要去省成本,全程班所有课程都是包含的,1课时就是实打实的1小时,连习题课也是老师在上的。

3)便利度。方便与否直接影响你的复习效率。上课本身是辛苦的输入知识的过程,因此在路上的时间尽可能要少,或者利用起来。这一点,线上会比面授要好一些,因为比起面授上完了就完了和特别密集的一天6-8小时的强度,大部分线上课程还是最多一次上2小时,并且支持回放、缓存、倍速的。有利于提高效率,也有利于反复复习。

4)价格。不要选过高或者过低的。过高的动辄大几万的一般会给予高课时和保过的承诺,但实际上,高课时不一定意味高效率,而保过仅仅是保过“国家线”而已,这并不是很难的事情,甚至会在“师资”上有猫腻。过低的只需要几百块的,往往师资和服务跟不上。价格在1000左右的比较合适。如果今年你问我这个问题的话,那么我当然强烈推荐锦泽恩波考研啊!!!

听我的,过程爽,出分高的,买锦泽恩波考研的考研全程班就对了!

附:英、政、数考试题型介绍

想早点考研上岸的同学,我比较建议大家关注这个公众号:阿粒上岸笔记,可以无偿领取名师0元网课、23/24内部考研资料等等,同时有主流考研机构、网课的优劣势完整分析,非常实用!最近挺火的,真心建议研友去参考!冲冲冲!

发布于:北京市

中国海洋大学研招网(中国海洋大学研招网官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