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研究生(四川大学研究生官网)



四川大学研究生,四川大学研究生官网

全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TSCs)有望以低成本实现高功率转换效率。小面积(<0.1 cm2) TSCs效率的快速提高主要是由低带隙(~1.25 eV)钙钛矿底亚单元的进步推动的。然而,对于宽带隙(WBG,>1.75 eV)钙钛矿顶亚单元,目前仍存在较大的电压和填充因子(FF)损失,特别是对于大面积(>1 cm2) TSCs,仍存在未解决的问题。

2023年3月29日,四川大学赵德威、陈聪、厦门大学唐卫华及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付帆共同通讯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All-perovskite tandem 1 cm2cells with improved interface qual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全钙钛矿串联的1平方厘米的电池,其界面质量得到改善。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自组装单分子层(4-(7H-二苯并[c,g]咔唑-7基)丁基膦酸(4PADCB)作为WBG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空穴选择层,该层通过抑制界面非辐射重组促进了高质量WBG钙钛矿的大面积生长,从而实现了高效的空穴提取。

将4PADCB集成到器件中,该研究在1.77-ev的PSC中展示了1.31 V的高开路电压(VOC),对应于0.46 V的创纪录低VOC赤字(相对于带隙)。使用这些WBG钙钛矿亚电池,作者报告了27.0%(26.4%经认证稳定)单片全钙钛矿TSCs,孔径面积为1.044 cm2。经认证的串联电池显示了2.12 V的高VOC和82.6%的FF的出色组合。总之,该研究展示的大面积TSCs具有认证记录效率的大面积TSCs,这是升级全钙钛矿串联光伏技术的关键一步。

全钙钛矿TSCs有望超越单结太阳能电池的Shockley-Queisser (SQ)效率极限。小面积单片全钙钛矿TSCs的认证功率转换效率(PCE)已达到28%,超过了最佳单结对应物(25.7%)。全钙钛矿串联PCE的快速增加主要是由低带隙(LBG, 1.2-1.3 eV)钙钛矿(PVSK)亚电池的进步驱动的,然而,相对较大的电压损失限制了WBG (~1.8-eV)钙钛矿亚电池,这对于实现高效串联同样重要。除了非辐射电压损失外,WBG PSCs的填充因子(FFs)相对较低,特别是对于面积为>1 cm2的WBG PSCs。

WBG PSCs中可观的VOC亏缺(定义为Eg/q-VOC)主要归因于WBG钙钛矿吸收体本身的高陷阱密度和电荷选择接触带对准不良。在全钙钛矿串联中,通过更宽的带隙(>1.75-eV)来减轻钙钛矿中的VOC亏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WBG PSCs和全钙钛矿串联的性能也受到相对较低的FF的限制,通常低于80%。低FF主要是由于薄膜均匀性差,电荷输运不理想,PVSK与电荷选择层之间无辐射复合。对于具有较大有源面积(> 1 cm2)的器件,这种限制更为明显。

ITO、HTLs和PVSK之间的材料特性和互连原理图(图源自Nature)

最近,Albrecht等人发现,用自组装单分子层(SAM)取代传统的空穴传输层(HTL)聚(双(4-苯基)(2,4,6-三甲基苯基)胺(PTAA)抑制了界面非辐射重组,并允许快速空穴提取,从而提高了钙钛矿/Si串联中的VOC和FF。然而,对于某些SAM,例如[4-(9H-卡唑-9-基)丁基]膦酸(4PACz),实现SAM在透明导电氧化物(TCO)上的完美覆盖或钙钛矿的润湿可能具有挑战性。人们迫切需要合理的分子设计,以优化能级匹配、成膜和电荷传输/收集能力之间的平衡,从而为大规模WBG PSCs和全钙钛矿TSCs创造新的前景。

为此,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SAM (4-(7H-二苯并[c,g]卡唑-7-基)丁基膦酸(4PADCB),通过构建新的7H-二苯并羧基(DCB)末端基团,提高了薄膜覆盖率和表面润湿性。这些优点允许快速抽孔和抑制界面非辐射复合。该研究报告了27.0%效率的单片全钙钛矿串联(1.044 cm2)和厘米级全钙钛矿串联的最高认证值(26.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5992-y

四川大学研究生(四川大学研究生官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