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师考研(在职教师考研究生可以保留编制吗)



在职教师考研,在职教师考研究生可以保留编制吗

导读:公办中小学是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教师拥有事业单位编制,由国家财政直接发放工资。这样的制度使得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非常强,教师相当于拥有铁饭碗,可以一直工作到60岁退休。

国家希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要求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以外,还需要积极耐心的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逐渐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所以才要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以前国家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在校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国家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到基础教育里面,所以整体的教师队伍在不断扩大,教师的工资水平在不断提高,特别是教师的退休金更是相当可观,所以吸引大批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到教师队伍里面。

但是这种情况在疫情后期逐渐发生变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财政实力变得更加有限,还有新生婴儿的数量逐渐减少,幼儿园以及小学将来都会出现倒闭潮,这样各地教师结构性问题变得更突出,各地都在推动教师的改革。

多地发布通知,教师将和编制脱钩

根据教育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在校生在校生人数达到2.93亿,专任教师1880.36万。这样的学生以及教师人数,已经是逐渐达到历史的峰值,将来会逐渐减少。

各地教育部门目前都在提前布局,有两个措施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命运。第一个措施是各地正在逐渐清理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里面就包含有各类学校人员。

第二个措施是各地教育局进行招聘时,将教师岗位和事业单位编制脱钩。新招聘的教师统一实行合同制,也就是所谓的“参编制”,不再提供俗称的事业单位编制。

比如前段时间,厦门市教育局的招聘,全部岗位都是提供参编制。还有北京市部分公办中小学的招聘,只跟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这些现象都表明,多地正在推行中小学教师去编制化,以解决教师的结构性突出问题,节约财政开支。

有了以上两个城市以外,很多发达城市都在陆续跟上这个措施。大城市里面的中小学都提供年薪制,以较高的薪酬吸纳优秀的毕业生,然后在合理的期限内,优秀的教师可以继续签约,这也是人才自然流动的结果,目前来看,整体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如果新招聘的教师都没有编制,各地要逐渐在清理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这样是否意味着将来在编的教师也有可能会失业,所谓的铁饭碗或将不保?很多在编的教师现在都有一丝焦虑。

最近有十多个省市都宣布建立“教师退出机制”,这个措施就是针对在编教师。如果两年考核不及格或者出现其他重大错误,就有可能会被解聘。如果这个措施真的严格实施,也很容易会成为清除教师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此,各地陆续出台的措施,在网络上也引起很大的争议。是否应该出台这些措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在职教师自然不希望能认真执行,还在编制外的工作人员,又觉得教师应该优胜劣汰,将“躺平”的教师清理出去。

教育是公益性事业,要保持相对稳定

针对目前人口以及财政情况,可以相对的调整教师的结构,但也该考虑到一线教师的感受以及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实行参编制,但是要保障其福利待遇,这样才能让教师感受到被尊重。

当然,部分教师觉得国家不再给新教师提供编制,会导致大量的人才流向民办学校。这种说法其实是很片面,而且带有主观色彩。我国的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公办学校绝对是主体地位。大量民办学校现在都转为公办,将来民办学校有可能全部取消。

国家又严厉打击校外培训机构,起码在明面上是不允许学科培训机构的存在。将来想要做教师,基本都只能在公办学校,那些幻想着在民办学校拿高薪的想法,也是不切实际。

关于中小学教师的改革,实际可以参考高校的做法。高校现在招聘教师都是实行六年制的“非升即走”,在六年里面表现优秀的教师可以留下来,表现不及格的教师会被解聘。

985高校实行这个制度已经有十多年,并没有出现人才流失的状况,反而整体的科研实力在提升,大量海归人才纷纷加盟。

因此,各地中小学可以学习这个制度,招聘新教师都是以六年为期限,签订初步合同,然后根据考核成绩决定是否签订长期合同。这样既能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又能选拔出优秀的教师。

我国拥有1800多万名专职教师,每稍微的改动,都会触动到大量教师的利益,所以在改革前要慎重考虑,要进行统筹规划,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农村以及乡镇地区的教师要特别照顾,可以保留相应的编制。城市里面的教师就可以学习大学的做法,实行更加科学的选拔制。

在职教师考研(在职教师考研究生可以保留编制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