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分数线2023)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分数线2023

实现去禁闭量子临界点的实验!

以局域序参量和对称性破缺为圭帛的朗道-金兹伯格-威尔逊(Landau-Ginzburg-Wilson, LGW)相变和物质分类理论是传统凝聚态物理学的基石。近年来,以拓扑序、涌现物质场与规范场耦合为特点的量子物质科学新范式,正在逐步超越这个框架,其中去禁闭量子临界点 (deconfined quantum critical point, DQCP)是一种新型量子相变的典型代表

通常,当相变点两边的相A和相B具有不同的对称性,且互不为子集时,按照传统的Ginzburg-Landau相变理论分析,该相变点应该是一个一级相变,而人们发现一些特殊的系统里该相变可以是二级相变,比如二维自旋系统里Neel到VBS的转变。这里Neel相破坏了Spin SU(2)对称性,VBS相破坏了平移和旋转对称性。这种特殊的二级相变的相变点就是DQCP。

DQCP 是量子物质科学新范式的先例,体现着分数化、物质场和规范场耦合、演生连续对称性等量子物质科学新范式的基本思路。DQCP,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一个理论上的可能性而存在,2007年波士顿大学的 Anders Sandvik 教授,设计出量子磁学 J-Q 模型,并用量子蒙特卡罗模拟来研究其性质,这个可能性才渐渐落到实处,引起了多体理论计算和量子磁学实验领域对于这个问题的广泛关注。

然而,即使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去禁闭量子临界行为本身的难度和广度仍然让人生畏。十几年过去了,仍有几个基本的问题困扰着理论-数值-实验的整个领域,这些问题包括:1)去禁闭量子临界点,作为一个连续相变,在J-Q 模型或者其他人为设计的模型中是否真正存在?2)理论上预言的,在这个临界点上的演生连续对称性是否存在?3)要在量子磁性材料中子散射实验中观察到去禁闭量子临界现象,应该寻找怎样的谱学信号?

前两条作为理论上根本性的问题,十几年来一直被激烈地争论着、一时没有停息的迹象

鉴于此,中国人民大学于伟强教授、俞榕教授与中科院物理所Anders W. Sandvik等人在Science上发文,通过对量子磁体SrCu2(BO3)2的高压核磁共振测量,证明了在1.8GPa以上的低温(Tc≃0.07K)时,磁场诱导四聚体态plaquette-singlet-单线态到反铁磁的转变。一级跃迁特征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减弱,并且在最高压力2.4GPa处,观察到了量子临界标度。在模型计算的支持下,这些观察结果可以用一个近似的 DQCP 来解释,该 DQCP 诱导临界量子涨落和有序参数的紧急 O(3) 对称性。该研究结果为 DQCP 的调查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实验平台。

图 1. 实验概述

【相的核磁共振鉴定】

作者利用对量子磁体SrCu2(BO3)2单晶的高压11B核磁共振测量,首先讨论 NMR 线位移以检测相关的量子相和跃迁,证明了在1.8 GPa以上的显著低温Tc ≃0.07 K下,磁场诱导的片状单重态到反铁磁跃迁。跃迁的一阶特征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减弱,作者在最高压力下观察到量子临界标度,2.4 GPa

图 2. 示意图相图和 DQCP 场景

图 3. NMR 光谱和线位移

图 4. 原子力显微镜过渡

【自旋晶格弛豫率、量子临界松弛】

作者接着研究了自旋晶格弛豫率,1/T1是低能自旋涨落的直接探针,比线位移能更精确地检测PS和AFM跃迁;两个探针给出了一致的结果。图 5 A 和 B 显示了 P=2.1 GPa 时的 1/T1,适用于低于和高于 6.2 T 的广泛应用领域,分别对应于低 T 的PS 和 AFM 阶段;图 5 C 和 D 显示了在 2.4 GPa 和 5.8 T 时的分离。图 5F 显示了这些信号在 P = 2.1 和 2.4 GPa 时显示的非常清晰的场感应 PS-AFM 转换。PS 和 AFM 边界 TP(H) 和 TN(H) 在非常低的 Tc 处相遇。鉴于相位共存(图 4A 和 B),Hc 处的 QPT 显然是一阶的。图 4C 中的代理 AFM 阶数参数 fR−fL 与在两个压力下从1/T1确定的Hc一致。 fR−fL在较高压力下的更小的一阶不连续性表明接近连续 QPT。

图 5. 自旋晶格弛豫

【量子自旋模型】

作者利用转向棋盘J-Q模型(CBJQM),其中四自旋相互作用Q替换SSM中的J’。CBJQM适用于量子蒙特卡罗模拟,并承载PS和AFM相,这些相由零场处出现的O(4)对称性的一阶跃迁分开。作者定义g=J/Q和h=H/J且J=1。在图6B的相图中,场驱动的PS-AFM转变是一阶的。图6C表明在g=0.2时计算出CBJQM的自旋间隙。垂直虚线表示hc,实线适合Δ(h)=Δ(0)−h。placette顺序参数的计算分布如图6D-F所示:双峰(D)、平台(E)和单峰(F)分布分别出现在PS阶段(h=0.55)、过渡阶段(h=0.62)和AFM阶段(h=0.69)。在模型计算的支持下,这些实验观测,可归因于诱导临界量子涨落的近似DQCP,以及序参量的层展O(3)对称性。

图 6. 自旋间隙和新兴对称性

【总结】

研究人员表示:对Tc的明显抑制和没有明显的PS间隙不连续是附近的DQCP产生的新兴O(3)对称性的后果在最高压力(2.4 GPa)下,1/T1在0.2和2 K之间的T表现出临界缩放,表明足够接近DQCP(它可能是多临界类型),以实现过渡的间隙PS侧的特征量子临界。在过渡的无间隙侧的强三维AFM订购效应(AFM ordering effect)掩盖了1/T1的推定量子临界性,但AFM订购温度TN消失的方式与PS订购TP非常相似,再次支持秩序参数的出现对称性。

研究人员指出:在本文达到的最高压力之外,一个合理的情况是PS和AFM相之间的QSL:本文的实验并没有直接解决QSL。未来,进一步的调查应该阐明2.6和3GPa之间的低T,H=0状态(在那里没有检测到秩序order),以及当H接近5.7T时的演变,本文目前的实验指出DQCP略高于2.4GPa。

–纤维素推荐–

–测试服务–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分数线2023)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