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研究生(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东南大学研究生,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调研概述】

从2022年12月20日至2023年2月19日,老吾老爱的供养小组的各成员(杨茗、戴诗妍、丁逸鸣、姚嘉轩和冯昀)一齐展开线上线下调查研究,选题紧密结合“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主题,以老年群体及其相关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志愿服务、专家采访以及发放问卷等方法,扩大调查广度,也在活动中观察、思考和研究中国近五十年社会发展对老年群体造成的弱势扩大与实际困境,以及中国在近十年具体实践中取得的老年群体帮扶保障成果,期助力老年群体得到更好的照顾和社会理解。以下文字,既是调研报告,亦是实践成果。

关于当代中国老年群体的实际困境与近年来中国社会对老年群体关怀实践的调查研究

东南大学

杨茗,戴诗妍,丁逸鸣,姚嘉轩,冯昀

摘要:中国近五十年来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为老年群体带来了实际困境和弱势扩大,如对于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和老年群体科技发达的当今时代的不适应等问题。在精神赡养层面应大力支持文体活动的举办来丰富老年人人文休闲生活;提倡价值再生,即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并且密切关注“黄昏恋”、“黄昏骗”等社会现象。此外,针对老年人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由于技术障碍与周边出现“脱钩现象”,鉴于科技为老人带来多方好处,大力提倡推进帮助老人融入“数字社会”工作,为此,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层面都应作出相应的努力。中国近十年来关于老年群体帮扶工作也卓有成效,如完善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基于养老经济现状的展望,在旅游和市场方面不断探索和尝试等。经目标分析后,有以下优化建议:对APP进行适老化改造、全面开展现金集中整治、为老人就诊保留“传统选项”、建立健全覆盖一体化医保服务体系、助力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国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充足的人力资本、历史悠久的孝道文化,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解决好这一重大课题。

关键词:老年群体;精神赡养;髋部骨折;养老;科技适应

一、引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当前,我国正面临持续加速的人口老龄化现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强调“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即强调激发增强老年人口活力,支持老年群体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和公共生活。我们小组在本次社会实践中,以关爱老年群体为主题,走进社区,走近老人,深入探索近五十年社会发展对老年群体造成的弱势扩大与实际困境,研究近十年社会在具体实践中取得的老年群体帮扶保障成果,总结社会各方面帮助老年群体现有措施的不足并尝试提出具有可行性的优化意见,把对老年群体的关怀落到实处,呼吁人们提高关爱老人的意识。

二、调研实践

调研目标

当下,银发产业和养老服务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希望借此社会实践活动,我组成员能充分展现东大青年学子的知识、想法和技术资源,以此助力老年群体得到更好的照顾和社会理解。

实践过程

1.前期准备

相关准备

设计和准备社会实践团团旗;联系当地养老院、社会养老服务相关部门;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设计38个问题,共2362字)等。

搜集资料

了解中国在近十年老年群体帮扶的具体实践,搜集有关老年群体心理、医学等的研究报告,回顾社会养老的法律条文和新闻事件。

2.中期调研

前往南京市玄武区鸿福养老公寓及社会养老服务相关部门,进行志愿服务和现场调研;

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采访,了解其对我国帮扶成果的认识和看法,实时记录采访内容;

致电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情报研判中心,了解当代自媒体对老人养老诈骗的正负面影响;

由医学院成员采访中大医院脊柱外科中心主治医师,了解髋部骨折病患的现状及救助情况:

组员与致力于研究老年群体“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朱磊取得联系,录制了一份专家访谈视频,更好地了解并科普关于老年骨科的一些问题。访谈问题包括:①近年来,人们对老年髋部骨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②这个骨折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人一上了年纪就会很容易患上吗?③髋部骨折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其带来的并发症非常多,面对并发症的“威胁”,如果要进行治疗的话,该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④我们了解到,微创手术可以治疗老年髋部骨折,骨折这么大的创伤,也可以用微创吗?哪些患者适合这种术式呢?⑤目前,有哪些技术能够保障手术安全,在做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前,会做好哪些准备工作?⑥我们了解到,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来说,术后护理是一大难关,如何才能帮助患者度过这一难关,术后护理特别要注意哪些方面呢?⑦老年人又应该如何预防髋部骨折呢?

3.后期宣传总结

综合实践结果,对完善老龄工作和社会保障等体系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撰写实践报告。

在B站、微信公众号等发布视频或推文,对老年关怀进行宣传,且借公众号平台面向大众征集与老人相关的稿件,最后制作总结推文向学校各平台及网络媒体投稿。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研究对象分析

由于疫情原因,此次问卷调查主要通过朋友圈转发推广进行,共获得有效数据近百份组,其中涵盖中小学生、本研生的学生群体占比达76.25%,剩余三成由各年龄段社会人士组成,其中中年人占比达九成。

由此可见,通过此途径所能调研的老年人群体较少。我们推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身边老年人能熟练操作智能手机的比例较低:一来老年人视力健康状况也不允许他们长时间的研究手机功能,二来多数老年人还肩负接送陪伴孙辈,拾掇家务的责任,还有不少老年人是文盲,对智能手机只能望洋兴叹。

2.问卷数据分析

(1)其中关于老年人平时的精神文化活动主要依托选项中占比最高的是电视新闻、网络自媒体和邻里交流。而相对应的,在老年人对精神生活条件改变的期望中,75%的人希望社会基础设施更加全面。由此可见,老年群体一则受自媒体影响逐渐增强,二则顺畅拓宽老人的生活圈子仍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进行长远的筹划,例如增设运动场所和设施,以适应老龄人口的需要。

(2)90%的老人不认为自己不再具有社会所需的价值,其中20%认为自己的价值有待重新开发。在知识文化、精神思想、艺术创作、劳动技术等多项价值中,认为自己仍有劳动技术价值的老人占比73.61%,精神思想占比66.67%。由此可见,老年群体仍是一座需要被发掘的宝藏,老人需要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同时也需要社会机构与家人的引导。

(3)关于“家中老人有哪些方面的顾虑“一问题,调查显示”体力“占比最大,”创造力“次之,排名第三是”周围人不理解“。考虑到身体素质随年龄增长有所降低,体力大不如前是老年群体间的普遍现象,但”周围人不理解“的上榜却可以明显反映出社会对老年人的包容度、关注度以及精神共鸣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4)在“您(或家中长辈)目前还在工作吗”一项调查中,“目前没工作”占比55%,“仍然在工作”占比41.25%,没有工作占比相比仍在工作略高,考虑到老龄化成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国近年来持续面临的挑战,我国开始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考虑到当前经济形势和多种因素,推进“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势不可当,由此可知“仍在工作”占比将持续变动。

(5)调查老人平时生活开支主要来源时,“养老金”占比近乎一半,“子女给的钱”和“政府救助”均相对较少,由此可反映出社会保障制度对老人生活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对此,国务院在“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中也有提到“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努力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惠普性、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三、访谈摘录

(一)短视频自媒体改变老人退休生活

短视频自媒体迅速风靡全球的时候,深受年轻人喜欢,老年人对此也非常的喜欢,甚至于有些老年人,自己开始做自媒体,一方面想体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也想通过这种方式挣一点零花钱。这其实对于老年人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一个选择,既打发了时间,又能让自己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起来。我的一位街坊,今年五十多岁,前两年退休后就一心迷上了打麻将,有时一打就是通宵。这段日子我见她时常拿着自拍杆外出,她对我说迷上了拍短视频。她还说现在总算是找到了生活的方向,还说退休生活这样过,才能够体现价值。确实自从她做了自媒体后,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老年人做这一行,究竟有哪些好处呢?下面我从以下3点来给大家分析。

1.不再迷恋麻将

以前我的这位街坊,她是每天下午就去麻将馆打麻将,最夸张的一次,竟然打了十几个小时。当时她说打完之后,便觉得整个人不舒服,不仅头晕,而且手脚还发凉,不停地冒着虚汗。当时她是被一起打牌的人连夜送到了医院,医生说是颈椎出现了问题。她在医院打了几天的针,总算是缓解了。后来麻友再一次叫她去打麻将,她拒绝了,她说那一次犯病,真的是让她有些后怕。担心自己哪一天,打着打着就把命给拿没了。在那之后,她开始减少了麻将的时间。后来她在一次与以前同事聊天的过程中,得知现在很多老年人加入到了做自媒体的大军之中,因为老年人做这一行,图的就是个乐呵,钱不钱的倒还无所谓,于是她便也跟着一起做了起来。自己开始拍短视频,她彻底地与麻将绝缘了。如今哪怕有人上门请她去打麻将,她都不去了,她说自己的事情很多,不想把时间耗在麻将上了。

2.体现自我价值

老年人做这一行,确实是可以体现自我价值。特别是看到有人喜欢自己的作品时,那份喜悦是无法用言语去形容。很多老年朋友由于以前在单位上班的时候,都有自己的一些特长,如今退休了,更可以发挥余热。比方说像是一些老师、医生、会计师等等,她们都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输出对大家有价值的内容。而且这类人以往一直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忽然一退休内心其实是极度的不适应,做自媒体可以让她们能够再一次实现自我价值。就拿我的这位街坊来说,她以前在单位里是做企业文化宣传的,平时里也会写一点文章。她就利用自己的专长,写一些文章,以及拍一些生活类的视频。没想到竟然还收获了很多的粉丝,她说现在终于再一次让自己发挥了热量。

3.丰富业余生活

退休之后由于可以支配的时间多了,很多老年人都会陷入到空虚和寂寞之中。这个时候很多老人就会像我的这位街坊一样,迷上了打麻将。当然不是说打麻将不好,但是长时间的打麻将势必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同时由于打麻将有些还带有一点赌博的性质,有时还会与其它的人引发不必要的矛盾。甚至于有些还因为打麻将引发打架的事件,老年人一旦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不仅伤精力,有的时候还会让身体受到伤害。做自媒体不仅可以不用与这类人打交道,还能够随着平台的不断变化,学到新的知识,这对于老年人来说,还是非常的有必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不断地去学习,能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的丰富。

(二)关于老年人髋部骨折

虽然当今的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老年人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但是很多老年病也爆发了出来,老年骨科尤为明显。在银色浪潮下,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即髋部骨折也逐渐为更多人所熟知。于是我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希望能给老年人预防髋部骨折做出一些帮助。人口老龄化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严峻挑战。对临床医生来说,最鲜明的感受是:医院里的老人多了许多,所患的疾病也和过去不一样了。困扰老人更多的、老人更应该关注的变成了髋部骨折。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因为老年人髋部骨折有较高的死亡率,临床研究表明,髋部骨折若非手术治疗,一年内死亡率可达20%-30%。老年人髋骨骨折发生后,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脱落堵塞肺部血管引发肺栓塞。这些并发症常常直接威胁患者生命。这种骨折的死亡率往往高出癌症很多倍,所以这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很多人纠结于老人髋部骨折后是否应该做手术。我认为老年人被确诊为髋部骨折后一定要尽早手术。首先手术治疗能有效消除疼痛,为早期活动创造前提条件,术后即可坐起、翻身、有利于预防压疮、肺部感染。其次手术治疗后有利于大小便与皮肤护理,如果体力允许,术后早期即可在保护下,进行站立、练习行走等功能锻炼,尽早恢复关节活动,缩短卧床时间。部分患者术后早期即能恢复到骨折前生活状态。

那在平时应该如何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呢?

一方面需要忌烟戒酒。现今人生中“最后一次骨折”已经引起了多方重视,根据美国的研究显示,如果能够有效戒酒戒烟,就能够降低这种骨折的发病率,研究针对上万人并且追踪了几十年之久,无论是戒烟还是戒酒,都能够得到有效预防。另一方面需要及时补钙。骨折就是身体中钙元素的缺失,老年人的身体机制开始下降,很多元素都会造成流失,这时候就需要及时补充钙元素,很多食物中都是含有钙的,比如:鱼、蛋、蔬菜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这些都能够有效补充身体中的钙元素老年人平时一定要避免喝一些饮料,这些饮料都是会引发骨骼中钙的流失。对于老人来说,很多疾病都会找上门,这时候就需要及时进行体检,预防一些疾病。平时也可以加强锻炼,这都是非常好的方式,特别是一些光滑的表面,就要及时注意,一些松动的椅子、皱起的地毯、光线不足等地方都是需要留意的,如果是本身就患有骨质疏松的老人,在外出的时候更要有人陪同,防止一些意外的发生。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会碰到很多老年人髋部骨折,也就是大腿近端的骨折。对于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医学指南建议入院后48小时内尽可能完成手术。早期手术就可以早期下地,这样不仅减少了卧床的时间,自然也更容易避免卧床并发症。既延长了寿命,又最大程度的恢复了行走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作为医学生,一定要密切关注这类严重威胁现代社会老人生活的疾病。积极去了解关于“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相关知识,并向身边的老人普及相关的知识。同时,保持一定的敏锐度,对于身边可能会出现髋部骨折的老人给予关心。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提高医疗水平是关键。

若要解决“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要发展老年骨科,同时必须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治疗理念,发展多学科团队协作诊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发展全程管理理念,治疗不能脱离患者自身的医学和社会问题。相信,老年人的“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会得到更好的治疗,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

四、现状分析与问题

(一)中国近五十年社会发展对老年群体造成的实际困境与弱势扩大

1.对于老年群体的赡养问题(精神赡养)

新时代的“孝顺”,早已经在原来的物质赡养基础上突出了老年群体“精神赡养”的重要性,以使老人实现心情上的舒畅和精神上的满足。《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曾红极一时,当下也能时不时听到,除了因其故作欢快喜感的歌曲风格,更是因为这首歌反映了独居老人内心深处对独居的排斥和对子女的思念。

相对于对老人养老的物质支持,精神赡养问题要复杂得多。在逐渐老去的过程中,老人的大脑细胞不断退化,甚至可能进入萎缩状态,造成心理衰老,容易产生性格偏执的状况。另外,老人退休、失业后生活圈子缩小,生活环境变化,可接受的新事物的刺激通常也逐渐减少。如果老人停止了对新事物的学习,囿于局限和麻木的茧房,思维僵滞,观念固化,就会越来越固执,越来越极端,成为他人尤其是子女眼中“一根筋”的顽固老人。面对老人在固化思维指导下做出的令人费解的行为,子女的劝阻乃至批评都显得无力。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如火如荼,大众物质生活水平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年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但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却逐渐突出。

(1)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文体休闲生活)

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总体呈相对匮乏态势,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显著不足,文化服务和消费产品不够丰富,养老服务亟需补上“文化课”。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目前中国社会养老模式仍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机构养老为补充。而居家养老的模式很大程度导致老年人形成一种封闭保守型的文化娱乐观念。

此外,因一系列原因,很多社区缺少大的活动场地,附近也没有公园,更没有人为老年群体组织社区文体活动,这也是不少地方老年人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比较匮乏的重要原因。相较于公共文化活动空间的匮乏,老年题材影视剧和文艺作品匮乏的状况似乎更为显著。有老人表示:现在打开电视,几乎都是小年轻谈恋爱,从古代谈到现代,就连综艺也都是年轻人在玩,没老年人什么事,感觉已经彻底落伍了。确是如此,老年题材的电视作品主题单一、数量匮乏,老年人的文体享受大打折扣。

社会需要引导子女、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乃至市场更加注重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老年文化模式和内容。这样才可能真正繁荣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使得老年人从精神层面建立文化自信,通过文化自信提升养老满足程度。

(2)价值再生(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

2015年,北大教授钱理群夫妇卖掉房产,住进了泰康之家·燕园,这一度引发了社会热议。时间和事实证明,钱理群的选择是对的。入住泰康之家后,钱理群心无旁骛、笔耕不辍,用6年出版了8本书,超过300余万字,达到了他人生创造的新高峰。

如钱教授这般的老人属实不多,但大多数老人依然想要并且有能力为他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个人的价值。然而,相比于青壮年,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注定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阻碍,包括体力、创造力、记忆力、家人不支持和周围人不理解等等。而这就需要万众一心在全社会倡导积极老龄观,引导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发展。积极开展“银龄行动”,支持老年人参与文明实践、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科教文卫等事业。鼓励和引导老年人在城乡社区建立基层老年协会等基层老年社会组织,搭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平台。指导和促进基层老年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

(3)“黄昏恋”(要注意防范“黄昏骗”)

黄昏恋,此词一般是指那些丧偶的老年人再次结婚或者是寻找自己的属于老年人的爱情的行为。黄昏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青春时代未解决好个人问题,到中年遇到合适的才谈恋爱;另一种是中老年丧偶或离婚后再成家进行的恋爱。可一旦将爱情和老人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许多人会露出尴尬的神色。因为在世俗眼里,他们仅仅是性别模糊的老人而已。而这也很大程度上折射出社会各界对老年人再婚和情感生活重视度与支持度的欠缺。

然而,黄昏恋虽美丽,却极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成为涉老诈骗的“大坑”。美好的黄昏恋情,能够带给老年人精神慰藉、生活扶持,但是,有些老年人付出真心,追求真爱,换来的却是“黄昏骗”。犯罪分子通常会瞄准独居的老年人,利用其辨别能力下降、信息闭塞、需要陪伴等特点,大打亲情牌,在骗取信任后,便会将魔爪伸向当事人的“钱袋子”。近年来,该类报道屡见不鲜且十分离谱,如“不听劝的阿姨痴迷‘网恋’,跌入‘杀猪盘’被骗32万”,如“网聊了两年的‘美女’好友竟是满脸胡茬的大男人,老汉被骗十几万”。

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金融庭庭长陈晓静提醒说,防止“黄昏骗”的悲剧发生,需要多方综合发力。作为子女应尽量多陪伴父母,多一份关爱,多一份问候,多一声叮嘱。老年人也一定要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遇到陌生人搭讪或接到陌生电话、收到陌生人的信息及网络链接等,切不可轻信。特别是遇到恋情时,要冷静处理,对对方有充分的了解。且一旦在交往中涉及钱财,更要小心谨慎,警惕甜言蜜语背后的“温柔陷阱”。

2.老年群体的新时代科技适应问题(弱势扩大)

(1)科技对老年人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使得老年人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和在线聊天工具与他人互动,提高社交能力,增强与他人的联系。科技也带来了一系列健康监测工具,如智能手表和健康追踪器,使得老年人可以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老年人也可以利用科技了解新知识,增加个人的学习能力。科技还为老年人带来了很多娱乐渠道,如在线观看电影、音乐等。然而,科技的影响也是有利有弊的。有的老年人可能对科技不熟悉,不会使用,导致孤独。此外,科技的滥用也可能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利用科技的同时也要注意平衡其利弊。所以我们小组着重思考了科技能给老人带来的好处以及老年人接触科技的苦难,并且对此进行研究。我们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和现场看望老人并进行访谈的方式来调查了老人。

(2)老年人适应科技的好处

科技的发展,肉眼可见的人们的寿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我们采访的老年人之中会使用抖音、微信的老年人的活力与生活的幸福感都明显的高于不会使用或者没有接触的人,因此,我总结出了以下好处保持活力:使用科技可以促进大脑的活跃,增强认知能力,保持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使用科技可以方便日常生活,如在线购物、预约医生等。与家人保持联系:使用科技,如语音和视频通话,可以方便和家人保持联系。拓展知识领域:使用科技可以学习新知识、看电影和电视节目,拓展视野。参与社交活动:使用科技,如社交网络、在线游戏等,可以和年龄相仿的人一起参与社交活动。

(3)老年人适应科技面临的困难

首先,老年人在一生中接触技术的机会可能有限,因此可能缺乏使用现代设备所需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其次,他们可能会与身体残疾作斗争,例如关节炎或视力不佳,这可能使使用技术变得困难。最后,由于经济拮据,老年人获得技术的机会可能有限,这可能进一步扩大技术差距。 老年人在技术革命中被抛在后面的后果是巨大的。例如,老年人可能会错过只有在线才能获得的重要社会和经济机会,例如在线购物,获取健康信息以及与家人和朋友联系。此外,无法跟上新技术的老年人可能会感到孤立和被社会排斥。

为了解决老年人适应新技术的问题,必须采取多方面的办法。无手机的老人、手机无法正常使用的乘客,进站前可通过查验身份证、社保卡等有效身份证件登记放行,鼓励有条件场所为老年人开设无健康码通道。不能把健康码作为出行的唯一凭证,要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相结合手段,方便群众出行。

(二)中国在近十年具体实践中取得的老年群体帮扶保障成果

1.养老保险制度(国家)

养老保险又称老年保险,是指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费(税),并形成养老基金,当劳动者退休后支付退休金,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重要内容之一。2022年1月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我国的养老保险以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为起点,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其发展可概括为四个阶段:1951-1965年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创建阶段。该阶段以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为标志,主要工作是着手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并逐步趋向正规化和制度化。1966-1976年是养老保险制度严重破坏阶段。当时中国社会保险事业与全国社会经济文化一样遭受到严重破坏,社会保险基金统筹调剂制度停止,相关负担全部由各企业自理,社会保险变成了企业保险,正常的退休制度中断。1977-1992年为养老保险制度恢复和调整阶段。在十年动乱结束后,我国采取渐进的方式对养老保险进行了调整,恢复了正常的退休制度,调整了养老待遇计算办法,部分地区实行了退休费统筹制度。1993年到现在是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创新改革阶段。本阶段主要是创建了适应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中国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形成了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为主的多层次、多支柱新型养老保险体系。

如今,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根据相关法律,国务院于2022年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进一步优化对老年群体的帮扶成果和保障成效。

2.养老经济的现状和展望(商业)

养老产业可细分为若干个子行业,包括养老地产业、养老用品业、养老服务业、老年护理服务业、老年卫生保健业、老年金融业、养老保险业、老年文化业、老年教育业、老年咨询服务业等。其中养老服务业、养老地产业、养老保险业这三个细分市场受关注度较高,预计会成为房地产企业未来业务发展点。

(1)养老地产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我国养老地产业在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时,经历了多个成长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00~2010年,该阶段内养老概念作为销售卖点,进入初步探索期,开发模式仍沿袭传统地产开发理念,强调销售而非服务,养老概念多作为“挂羊头”的销售卖点,物业产品设计中出现部分适老性住宅,但后期运营管理普遍缺失,养老设施规模缩水。

第二个阶段是2010~2015年,这一阶段养老地产企业运营意识服务意识逐渐强化,产品形态逐步多元,开始企业试水期,适老化住宅及养老社区发展迅速,出现了医疗养老结合(如在医院周边配套养老社区)、候鸟式旅游养老(如养老社区多建在风景区内)、学校式养老(如在社区中建设老年大学)等多元化养老地产模式。

第三个阶段是2016~2018年,这一阶段养老社区需求全面爆发,同时政策加强“医养结合”引导,养老地产业进入了抢滩登陆的黄金机遇期。

(2)养老经济与旅游或商业地产结合

养老经济与旅游、商业地产共同开发,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尤其是近两年“特色康养小镇”概念兴起后,大批资本进入相关项目投资。可供选择参考的模式有:

①在旅游风景区中开发养老居住产品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开发商尝试在开发旅游地产的同时,加入养老养生、康复保健等理念。这类养老项目一般会选在具有较好的风景资源或特色文化资源的地区,例如海南、广西、云南等地。一些与风景资源结合的项目中,老人可能仅在一年里的某个季节或时段来此居住,或者與家人、同伴前来短暂度假。此类项目的用地规模往往较大,服务设施较为分散。

②与商业地产结合,开发老年公寓

对于居住在大城市的老年人而言,他们希望能享受城区中便利的商业、休闲配套资源,而当他们需要护理时,往往更不愿放弃城区的优质医疗资源。特别是一些高端养老客户群,他们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在城市中心区养老、消费。若能在较为繁华的地段建设高端养老公寓,则能满足这些老年人的居住需求。

五、总结与建议

(一)目标分析

“十四五”时期,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老龄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加快健全,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初步形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有以下发展目标:

服务供给不断扩大。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均衡合理、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供给进一步扩大,家庭养老照护能力有效增强,兜底养老服务更加健全,普惠养老服务资源持续扩大,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优质规范发展。

老年健康支撑体系更加健全。老年健康服务资源供给不断增加,配置更加合理,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积极开展。老年人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健康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为老服务多业态创新融合发展。老年人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健身休闲、金融支持等服务不断丰富,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康复护理的老年用品产业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化产品和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

要素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行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规划、土地、住房、财政、投资、融资、人才等支持政策更加有力,从业人员规模和能力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综合监管、长期护理保险等制度更加健全。

社会环境更加适老宜居。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全面推进,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社会参与程度不断提高。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得到有效解决,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

(二)优化建议

老龄化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规模庞大的老龄人口需求如何满足,因此,需要通过社会治理的方式来有效保障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并进一步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由于现实问题的复杂性与严峻性,我国老龄化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不仅需要长远规划与科学设计,更需要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其中。

从政府层面来看,要发挥政府在老龄化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引导作用,保障养老服务的全面覆盖。养老服务的全覆盖是养老体系建设的最基本要求,以社会保障为基础的养老服务在时间上要涉及老龄群体生命的每一阶段,要包含老年群体医疗护理、心理关怀等多方面,要无差异的覆盖所有老年群体[1]。落实依法治国要求,依法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推动制定养老服务法,构建以老年人权益保障、养老服务等法律为统领,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主体,相关标准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政策法律体系,实现养老服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发挥养老服务法规在保护当事人权益、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合同管理、调解处理服务纠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我国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地区、人群间的养老服务仍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基础性养老服务的建设,以保障老年人口养老服务获得的公平性。

从市场层面来看,发挥市场力量,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精细化需求。面对数字鸿沟,老年人在生活上的很多方面都有不便。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产品要放弃老年群体,而是要求市场提供更加智能,更加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因此,进一步激活养老产业为企业创造新的盈利空间,又能使老年群体更加细分的需求得到满足。面对未来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还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的建设,提供更专业的养老服务[2]。同时,在战略布局上,大力利用科技优势扩大养老服务范围,例如,开发更智慧的智能辅具,护理机器人等。此外,引导各类旅游景区、度假区加强适老化建设和改造,建设康养旅游基地。鼓励企业开发老年特色旅游产品,拓展老年医疗旅游、老年观光旅游、老年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支持社会力量建设旅居养老旅游服务设施,结合各地自然禀赋,形成季节性地方推介目录,加强跨区域对接联动,打造旅居养老旅游市场。以健康状况取代年龄约束,修改完善相关规定。

从社会层面来看,社区、公益组织等养老服务基层组织要聚焦老年群体具体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精神文化等全方位的养老服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健全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加强老龄法治建设,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鼓励各地争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活动,将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情况纳入文明城市评选的重要内容。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鼓励各地推广与当地文化风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敬老爱老优待服务和活动。医疗保健是老年群体最重要的需求,针对当前疫情防控现实中老年人就医困难的问题,社区应会同就近医院形成对老年人完整且持续的引导服务,同时有条件的地区还应进一步下沉医疗资源,为老年人建立点对点的长期医疗跟踪机制。社区要积极开办养老服务项目,鼓励老年群体内部的互帮互助,让身心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老年人发挥“老有所为”。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除了制定老年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指南,分类完善居家、社区和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疫情防控措施。在疫情应急处置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做好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就医帮助、生活照顾、心理慰藉等服务。加强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制度和能力建设等必要措施,还要有更加人性化的举措来帮助老年人度过疫情防控。在构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时,不能一刀切,要正视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和照护需求。由于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还要从心理上帮助老年人理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通过心理援助帮老年人及时走出悲观情绪,通过主流媒体渠道引导老年人理性观察疫情发展,帮助其采取正确的防疫决策。总之,老龄化社会治理的核心是要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在保障老年人基本养老的基础上,需要在细微处体现关爱,让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另外,对于如何多管齐下减轻老年群体的新时代科技适应困难,我们做出了如下探索:

首先,重要的是要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鼓励老年人接触新技术。这可以通过社区计划来完成,例如新技术培训课程或数字素养课程,这些计划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使用新设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此外,重要的是使老年人更容易获得新技术。这可以通过开发用户友好的设备和界面,以及提供专为老年用户设计的负担得起的技术解决方案(例如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来实现。支持已经在使用新技术的老年人也很重要,例如向他们提供新技术支持和援助。最后,解决老年人适应新技术的问题对于确保社会所有成员能够充分参与数字革命至关重要。它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方法,包括提高认识、改善获取和支持那些已经在使用新技术的人。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确保在技术革命中不让任何人掉队,并确保社会所有成员都能从技术提供的机会中受益。

很多单位已经为贯彻实施适老化技术解决方案纷纷做出改变:

1.近百个网站APP将进行适老化改造

工信部已经在筛选一批跟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媒体、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生活娱乐、网络购物、政务服务平台等多类别、近百个互联网网站、手机APP,动员对这些网站和APP进行适老化和信息无障碍的改造。针对老年人的特定需求,在字体大小、字体色彩、语音阅读、临时弹窗、文字输入提示等方面尽可能考虑到老年人在视力和听力等方面的障碍、困难,帮助他们更方便地接收信息,切实改善老年人的使用体验。

2.全面开展拒收现金集中整治

中国人民银行针对现在出现的歧视、排斥使用现金等情况,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将全面开展拒收现金集中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工作。

针对部分智能金融服务和产品主要对标青壮年客群、给老年人造成使用困难的问题,央行将指导金融机构,聚焦老年人日常高频金融场景,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贴合老年人需要的“适老”金融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也将组织有关金融机构改进服务,运用一些移动设备延伸服务触角,主动上门或者远程办理金融业务。

3.为老人就诊保留“传统选项”

上海多家医院同时保留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诊间预约名额等,人工无随身码通道,服务措施普及。医疗服务中的“传统保留选项”志愿者引导预约挂号等让老年人看病放心、复诊定心。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重新梳理了就诊流程,通过公众号发布‘老年患者便捷就医实录(预约就诊、便民服务)’两篇,确保老年人来院体验度更好。

华山医院门诊病人中,29.3%为60岁以上老人,门诊专设一条人工通道,不会扫码的老年人经过时,就有志愿者帮忙刷出绿码,统一发放“通行证”,确保老年人就诊畅通无阻。目前华山医院门诊每日保留20至30位志愿者,驻守在各个楼面和诊室,主要帮老年人挂号付费、再次预约。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门急诊、医院便民服务中心配备工作人员,可为老年人提供门诊预约、专家余号加号、免费打印化验单、大病医保登记、各类医技检查预约等服务;同时为80岁以上老年患者提供就诊、收费、取药优先等服务。

4.建立全覆盖一体化医保服务体系,助力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在济南,随着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的上线,部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复诊患者,已实现足不出户就可获得在线开药、医保支付、送药上门等一站式服务。患者如需在线购药,通过人脸识别认证后,医生可调取患者过去3个月的电子病历,在线开具处方。济南率先探索在管理水平高、门诊慢性病病人集中的定点公立医院,开设线上线下结合的慢病管理专区,将慢病患者的就医问诊、慢病续方、复诊复查、药品配送等全部集中到一个窗口,实现医院电子处方向慢病药房的流转,解决群众多窗口办理、排队等问题。济南市医保局局长表示,医疗保障服务,重在以群众需求为中心;除了建立实体大厅、网上大厅、自助终端、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全覆盖、一体化的医保服务体系,还在部分社区卫生中心、大型企业、定点药店建立医保工作站190家,把医保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总的来说,一是整合,把有关信息自动整合到健康码,通过技术手段,协调相关部门,让电脑多费点事,让老年人多省点事;二是互通互认,各地都有自己先后开发的通行码,我们要推动一码通行互通互认,方便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的出行;三是要保留其他方式替代查验,比如,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可凭有效身份证件或者纸质证明等替代查验;四是开设无健康码通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场所,为老年人开设无健康码通道;五是通过技术手段把健康码和各种公交卡、市民卡、老年卡等整合起来,争取使其他的替代方式也能够作为出行凭证,尽量通过技术手段,通过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通过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方便老年人出行。

结语

从古至今,变老是无法逃避的自然规律,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一个过程。从少时的鲜衣怒马到暮年时的步履蹒跚,没有人愿意变老,也没有人能接受自己变老。《常回家看看》传唱度极广,除了因其故作欢快喜感的歌曲风格,更是因为这首歌反映了独居老人内心深处对独居的排斥和对子女的思念。保障不足、不够充实的晚年生活于老人而言,是热闹成了冷清、熟悉的面孔成了望眼欲穿的面容,是生活抵不住时间的摧残,只留下坐对夕阳时无限怀念的往日。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等现状带来的后续保障困难亟待妥善解决。给予老人一个温暖的晚年,需要从全社会各方面到每家每户每个人多想一点,多做一步。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国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充足的人力资本、历史悠久的孝道文化,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解决好这一重大课题。

本次调研围绕当代中国老年群体面临的实际困境开展,不仅希望可以为全社会对老年群体生活的保障提供新的方案、新的思路,也期盼更多目光聚焦于老年弱势群体,为他们带来更多关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E].国发〔2021〕35号,2021.

[2]屈小博.关注老年群体,加强老龄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N].中国日报,2022.4.30.

【实践感悟】

GS122302杨茗

最开始进行敲定选题和分配任务的会议时,每一位成员都进行头脑风暴,设想出了很多的主题关键词,比如苏绣文化、灾难记忆、市民经济等等,可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关怀老人”更好,因为它更接地气,离我们或离每个人的距离最近,近到若干人熟视无睹、非必要不在意的程度。我们按部就班地讨论实践内容和任务分配,就在会议快结束的时候,我突发奇想,想要制作一份与众不同的关于老人的表情包。

一直以来,青年人和中老年人所使用表情包的风格几乎可以说是相去甚远的。年轻气盛的人们偏爱或鬼畜的或搞笑的或可爱至极的或其他风骚至极的表情包,用以展现鲜明的个人特点和个性;而中老年群体情有独钟的表情包风格唯二,一是清雅水墨国画风,二是高饱和绚烂镭射风,内容以“早安”“晚安”“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等问候语为主。我希望能将某两种无法明确定义但似乎水火不容的因素融合,制作出一份独一无二的社会实践成果。

我邀请到了我的爷爷,做我们表情包的主角。拍摄的过程十分轻松,我笑着教他做出一些搞怪的、逗乐的、嬉笑的、可爱的动作,爷爷特别配合我,有的时候甚至做的比我还要好,情绪特别到位。经过一套绿头鱼表情包的尝试,我也把爷爷的表情包制作了出来。

在整个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我的主要任务除了做表情包,还有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在对老年群体髋部骨折的简单科普之外,我们共计发布两篇征稿启事,收到了若干读者来稿。我被为这些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的温情深受感动,文章里的人或老或少,也都闪烁着人性的微光。其中,《曾有三座大山》给我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这篇文字只是平实而充实的文字,但患癌老人的痛苦和困境、其家人的无力和无奈、不知名小镇医疗资源的匮乏、乡镇人民低收入生活的窘状、长辈与晚辈间角色转换的心酸,此般种种就像一阵寒意满溢的吹面风,读来瞬间感到泪雾氤氲;还有笔者同龄好友的来稿《我和我的外婆》,很难想象这篇语言老练、感情诚朴的文章出自一名青年之手,由此可见她和外婆之间的亲之切、爱之深。

思及此,回忆起我与爷爷奶奶的相处。犹记,我时常义愤不平,爷爷奶奶总是爽咧咧地躺在客厅的沙发上,55寸大电视开着,频道定格在CCTV3的节目《幸福账单之我是竞技王》。他们还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点开无所谓某音还是某手还是其他。不管是哪个短视频阵地,他们的短视频号养成总是差不多的,只不过,爷爷的号多一些家国政治,譬如台海局势、俄乌冲突,奶奶的号多一些民间热点、通俗故事,尤其偏爱顺口溜、打油歌的表演形式,其次就是人类高质量幼童的炫技。

至于电视节目,他们以及大多数老年人偏爱中央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尤其是CCTV3的综艺,除了刚刚提及的《幸福账单》,还有《开门大吉》《星光大道》《非常6+1》等等等等。应该是刻板印象,一想到这些节目,我的脑袋里就止不住响起生韵悠长的BGM,穿插着乡愁之情满溢的民族热歌在反复。

以前的人们很大程度上是属于自然的,他们祈祷风调雨顺,他们依恋百亩农田,他们偏爱火热的、朴实的、悠扬的、绵长的、能在天地间传递很远的表情达意的文艺形式,所以他们的文艺审美更淳朴、更真诚、更清澈、更接地气。或者说,老一辈人的意识里没有对“文艺”的认知,他们喜欢和享受只是因为在接触这些所谓“文艺作品”的时候,能感受到最直接的放松、自得、惬意。

再反思我自身刷短视频的内容,我偏好的题材可不是一般的多。首先,因为我的短视频驻扎阵地众多,从红极一时而如今被腾讯爸爸铲除的QQ看点,到微信“发现”里朋友圈下方的视频号,再到享有无数年轻人青睐、本身也同样年轻气盛的bilibili,我的视频号养成方向也随着平台的改变和网络热点的迭代而不断更新:手绘、板绘、耗子尾之、国潮、觉醒年代、九曲大肠、狂飙……或许我的爷爷奶奶听到我刷短视频——尤其是鬼畜区的up主剪辑作品——的BGM时也觉得我是个奇怪甚至陌生的人。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喜欢嘻哈、饶舌、欧美DJ、烟嗓、国风热曲,正如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喜欢看《金牌调解》和《等着我》这种家长里短和大型催泪现场。

只是他们无法用笔记录下所思所想,无法线上制作公众号,无法向大众表达出来而已。

青老互不相同的场景比比皆是(此处的“青老”年龄范围皆可放宽),一次元的差异甚至上升至言语、肢体冲突。广场舞大妈和高校少年的篮球场地之争,古法之术“退退退”、狂抡扫帚和突发恶疾浑身抽搐轮番上演,不是你输就是我走……

还有现在,新一代的青年人,想当科学家、想当程序员、想当插画师、想当靓丽主播,可是几乎没有声音说:我想做个农民。遥远的幼时场景似乎给出了答案。每个孩子的身边总有一个此般凶悍的人物,或许是父母,或许是严师,他们在你不好好学习的时候必定会恶狠狠的说道: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只能去种地。神情、言辞无不含猛烈的厌恶和翻滚的鄙夷。再往前,或许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的农民们,看到第一代大学生、第一代小资商人的致富成功,感叹他们光鲜的衣着、自信张扬的脸庞、相对轻松得来的成功,渐渐的,他们改变了。

衰老,失去拼劲、力量乃至神智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我们帮助老人,其实就是在帮助未来的自己”,从第一个人提起,直到现在,这句话翻来覆去被若干的嘴巴咀嚼过,细品之下只觉得略显伪善,好像帮助老人是件经过深思熟虑的事情,出于功利和投机之心。思及某些苦困场景,我们不应僵硬地服务、照顾、陪伴,把照顾长辈、赡养老人当成必须达成指标的突发性或长期性任务。笔者深感帮助老人、关怀老人,当是自发之行、良善之举,当源于道德使然而非法律义务驱使。

每个人都会老去,即使如今年少,自命脱俗不凡,自诩风流卓然。无关梦想辽远,无关能力超拔,无关眼界之宽,无关体魄之健,只关乎那份敢为人先的勇气,关乎那永远朝气向上的精神气,关乎那妙不可言的、热烈而不灼人的少年心性。

GS122411戴诗妍

老人常常是社会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类群体,也常常被误解,而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有幸亲身触及、体验、感受他们的世界,收获到了意料之外的温暖。

“2022年是中国老龄化加速元年。从第六次人口普查到第七次人口普查十年间老龄化进展较快,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了5.44个百分点,但真正的加速则是从2022年开始。” 《报告》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养老行业研究团队首席专家罗守贵介绍,1962年后,中国最大的一波婴儿潮爆发。从1962年到1976年的15年间,平均每年出生人口2421万,其中1963年出生2787万。“这意味着,从2022年开始的3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会突然加速,并一直维持到2051年,老龄化程度将不断加深。”

人口老龄化及其后引起的人口负增长,影响面非常广泛,举例而言:1、全社会消费萎缩,导致生产也跟着萎缩,企业将以减产裁员为主,就业将更加艰难。(机器人只能助力生产,无法消费)2、各行业的扩产积极性低、投资创业热情低,社会对资金的需求持续下降,使得金融行业的利息水平不断走低,甚至不排除出现零利率的可能。3、除少数商品通货膨胀外(例如产量有限的部分海鲜、高端水果等),其他绝大多数商品呈现通货紧缩的趋势。4、医疗保健、养老服务、殡葬服务等行业异军突起,成为最大热门。学校校园改造成养老院的案例将屡见不鲜。

面对老年人数量持续增长的境况,国家、社会、个人都理应做出举措,力争实现“健康老龄化”。除了客观解决问题,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应对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对老年人的关怀和问候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而经过本次社会实践,我深刻感悟到了老年人群在感情联系、文化传承、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宛若参天大树埋藏于土壤之下的庞大根系,它们深入各处,稳固着文化根基,同时源源不断地向上传输精神养分。有着“润物细无声”的神奇力量,他们退出了芳华的舞台,却也留下了掷地有声的真言训导,为我们指引方向。老人仿若一大家子的“定海神针“,每逢团圆日,飘泊于各地的游子便会如约而至,返回家中,最重要的为的是家中老人。

今年春节后,我和父母一同回到了爷爷奶奶家,由于高中学习压力,三年间回老家的日子屈指可数,那日又重新踏上了这条泥泞的小路。午饭时,大伯们都赶来到爷爷奶奶家,绕桌而坐,论天论地论生活,一番欢声笑语的景象。而我注意到爷爷并没有上桌,还是坐在他那老旧的摇椅上,在门口远远的望着我们,没错,远远的望向这边,什么也没说,那双被褶子环绕的眼睛是充满笑意的,我想,他一定是在透过今天回味热闹非凡、儿孙绕膝的往昔吧。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可当今社会的种种因素宛如泥沼中伸出的一双双巨爪将我们禁锢在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就业压力、学业困难、感情纠纷……或许是因为地域上距离他们太过遥远,或许是因为执着于“报喜不报忧”的单纯想法,又或许是因为不想听到耳边的唠叨声,我们往往不愿意将这些烦恼通过跨越千里的网线、简单的语音告知家中牵挂自己的他们。渐渐,对于那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烦恼,我们学会了自我消化,学会了向“身边人”寻求安慰,唯独抗拒将家中期盼我们音讯的他们划归为“聆听者”。像这样,“只有我的世界”建立起来了。在这样的世界里,日常趣事会出现在朋友圈里,但评论里不常出现他们的话语;烦心事会出现在宿舍的谈话间,但在座的没有他们;出去游玩会出现在好友计划里,但名单里没有他们……大家都明白,消息交流的慢慢减少是因为我们开始熟悉并接受一个新的地方,不再需要来自“家”里的频繁安抚,除去距离隔阂的因素,就连简单的通话也变得有规律起来。

这种“将彼此推远”的现象,从我们自身来看,是新生活在向我们招手;从陪伴了我们整个童年的老人来说,是热闹成了冷清、熟悉的面孔成了望眼欲穿的面容,这种感觉可能就像是生活抵不住时间的摧残,化为从指间流过的细沙,将身边人带走,留下坐对夕阳时心里满是往日的无限怀念。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参与到了推文制作、视频剪辑、线下服务。制作“花开忘忧”一篇推文,灵感来自二零二三年春晚歌曲节目“花开忘忧,伴随着美妙的歌声,朴实且真切的文字让人不禁联想到身边银发苍苍的他们也曾有过青葱岁月;剪辑来自东大医院参访朱老师的视频时,让我对髋部骨折对老年人的危害、不同情况下如何应对髋部骨折、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护理等多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字幕校对环节除了学到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外,更让我意识到医疗保健和家人关怀对当代老年人的重要意义;线下调研服务环节,我们还采购了糖果饼干等作为小礼物,营造出和谐温暖的氛围,调动起了受访者的积极性;其中,在“鸿福养老院”的实践活动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于二月十九号上午,我们社会实践小组一行人手提点心和水果来到了南京市玄武区的鸿福养老院看望这里的老人,与他们聊聊天、谈谈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和徐院长交接后,那里的刘主管带领我们拜访了部分爷爷奶奶,他们有的非常善谈,有的却不善言辞,却都待我们十分友善热情。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南京一中的退休教师,甚至有幸拜访到了一位东南大学退休老教师。虽然已是杖朝之年,她身上却还有一股少年般的朝气和果敢,看见我们,她重复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看到你们真是感到太亲切了!”。在和她的交谈中,我们得知这位奶奶是从教于东南大学当时的第二大系——”机械系“的老教师,虽然退休将近三十年,讲起她的教学生涯时,她便滔滔不绝,还是那么意气风发,仿佛昨日重现。可能对于她来说,我们就像一面镜子,透过我们稚嫩的面庞,看到的又是一个”她“,一个离别故土亲人,满腔热血奔赴梦想、服务祖国的她。最后,奶奶还嘱咐我们要好好学习,早睡早起,一定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祖国的事业添砖加瓦。那一刻,作为东大学子,站在奶奶身旁时,我们不仅是聆听者,更是学习者、感悟者,学会了奉献精神、奋斗精神,感悟到了何为精益求精、何为”止于至善“。

我开始理解老人在各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那些不容易感知的“精神联系“、”文化传承“。然而令人感到痛心的是有位来自某超龄化国家的”专家“竟然建议”老年人集体自杀、到年龄后强制安乐死“,只为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相较于这种冷血、极端、不可理喻的说法,我国相应措施更显大国担当,历史悠久带来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团结。

通过此次社会活动,不仅增强了我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如推送制作、视频剪辑、语言表达等;还提升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浓厚的人文情怀;更重要的是,我们参与了关爱老龄人群的活动,成为宣扬关注老年群体的一份子。虽然作为大学生,我们对此的贡献相比于其他组织如同水滴之于大海、微尘之于沙滩,不值一提,但雷锋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久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会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气。“,我深感荣幸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助力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关怀和”健康老龄化“的实现。

GS1223417姚嘉轩

这次社会实践我参与了“关怀老人”项目,成为老吾老之爱的供养小组的一员,与老人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对于老人在新时代的适应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科技,新的生活节奏,对于老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因此,关心老人的适应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在和老人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老人在新时代的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活用品和科技方面。老人对新的生活用品和科技产品并不熟悉,导致他们难以使用。

生活方式和节奏方面。新的生活方式和节奏与老人习惯的生活方式不同,对老人来说是很困难的。社会和人际关系方面。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导致了老人原本的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对老人来说是很困难的。由此,我们作为年轻人,应该多多关心老人,尽可能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采访老人的经历能让我们意识到老人在当今社会的不容易。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经历可以增加我们的尊重和敬意,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的世代的需求和困难。此外,采访老人也可以增加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和现在的差异。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了解到老人们的生活状况,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等。我们发现,很多老人都生活在孤独寂寞的环境中,没有亲人陪伴,也没有社交圈,这样的生活状态对于老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我们和老人交往时,发现他们非常开心,他们喜欢和我们聊天,讲故事,也很愿意接受我们的关怀。从中,我们体会到老人们需要关爱和关注,需要更多的社交和交流。但也有一些老人由于受到了刺激或者是什么打击,甚至神智不清醒,是需要我们长时间的关心和帮助的。通过与老人交往,我们发现他们在适应新时代方面存在很多困难,比如说使用科技产品,理解社会发展等。这是由于他们生活经历的不同,以及他们身体和心理状况的限制造成的。因此,我们需要对老人进行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适应。

同时,我们也接触了相关的护理人员和医生,他们需要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并且有很多老人对自己的身体并不负责,这样一来就大大加大了诊断病情的难度,我们从髋部骨折这一方面进行细致的研究,对老人的身体状况作出了准确的判断,和平时的饮食建议,可以几十补充老人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样大大降低了老人髋部骨折的可能,进而提高老人的自理能力,增加了老人的心理精神能力,对未来老人的状况是极好的改善。

在未来,我们希望对于老人,我们这些青年学生都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对我个人来说,我会去写一些程序,使老年人能够无障碍地运用手机,网络电视等新时代的电子产品,因为在我们探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老人都不能成功地用他们的电子产品,我耗费精力给他们讲解,中途会遇到种种困难,但这些困难都是可以人为改变的,有的app由于字比较小,老年人看不清,而有的按钮又小,老年人的手不太灵活,老是按不到想按的那一个,有的操作的时候稍微按了时间长一点,都会是不同的功能,因此,这些对老年人不太友好的地方,我可以根据我的亲身观察和研发新的模式将其改变,我们应该努力建立一个更加关爱老人的社会,为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关爱,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生活权益。

在与老人的交谈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了老人年轻的时候的梦想与理想,以及他们在人生路上作出的抉择,我们一方面可以去和他们产生共鸣,另外,我们可以去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吸取经验,便于我们以后的发展。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去关爱老人是一件很好的事,有很多好处,比如:增强社区感:关爱老人能够促进不同年龄层之间的互相关爱和理解,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关爱老人能帮助年轻人养成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的良好习惯。提高自我价值感:帮助老人能够让年轻人感到自己有价值和意义,提高自我价值感。提高文化素养:与老人交往可以提高年轻人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增进了解:通过与老人的交往,年轻人可以了解到老人的生活经历和智慧,增进了解。增强社会统一感:关爱老人能促进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社会统一感。这是很好的体验,采访老人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历史,并且引发对当前社会的思考。通过与老人的交流,我们可以意识到他们在当今社会的不易,并加强了我们对社会公正和公平。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有益的社会实践。关爱老人是对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关于未来的承诺。老人们生活的积累与经验对未来的展望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关心老人,我们不仅仅能帮助他们度过困难的日子,还能学习他们的人生经验,从而更好地塑造未来。关爱老人是一项值得我们永远坚持的事业,并且是一份值得我们去坚持,去用心的一个事业,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关心当今世界上的老人,就是关心以后的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吾老爱的供养小组希望把爱带给每一位需要的老人,营造出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环境,为老人的安全护航,为以后的自己护航。

43622325丁逸鸣

从古至今,变老是无法逃避的自然规律,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一个过程。从少时的鲜衣怒马到暮年时的步履蹒跚。没有人愿意变老。也没有人能接受自己变老。古代的皇帝们,在得到了权势之后,便走上了追求长生不老的道路,但这终究是虚妄。古人的寿命很短,短短五六十载,转瞬即逝。纵使当今医疗技术发达,也不过百岁而已。想来,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年老之时能得到关爱,得到关心。古时候是这样,当今也是这样。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关爱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身边有很多的老人,我们也终将成为老人,对老人的关怀、爱护和陪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目前数千万老人的养老,仍是考验着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心和爱心的难题,且老年群体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文化亦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年来,国家不断加速建设老年人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等体系,稳稳托起亿万老年人的幸福生活,越来越多的助老式智慧服务让老年人乐享当代“数字红利”。但我们还需要看到,中国目前数千万老人的养老,仍是考验着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心和爱心的难题,且老年群体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文化亦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我们小组将利用寒假,走近老人、关怀老人,对当代中国老年群体的实际困境与近年来中国社会对老年群体关怀实践进行相关研究并得出调查报告,以期将东大青年学子的知识、想法和技术资源充分展现,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更好地了解国情、感知社会、服务群众,在观察和实践中促进各成员全面发展。

本次活动预计通过实地走访、志愿服务、专家采访以及发放问卷等一系列活动,扩大调查广度。在活动中观察、思考和研究中国近五十年社会发展对老年群体造成的弱势扩大与实际困境,以及中国在近十年具体实践中取得的老年群体帮扶保障成果。将使基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社会的问题和乡村地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不足明晰化、思考深入化。此外,充分展现东大青年学子的知识、想法和技术资源,以此助力老年群体得到更好的照顾和社会理解。

我们的大主题是关爱老人,下面分为各个小主题,每个成员去调查调研的小主题并不一样,涉及到老人福利啊,然后老年骨科啊,各个方面都有。而我作为一个医学生,我对老年骨科进行了研究。虽然当今的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老年人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但是很多老年病也爆发了出来,老年骨科尤为明显。在银色浪潮下,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即髋部骨折也逐渐为更多人所熟知。于是我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希望能给老年人预防髋部骨折做出一些帮助,并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相关文章。

除此之外,我还承担了我们团队所有的采访问卷设计。我一开始设计了四份小问卷。包括“关于老年人现代科技适应问题的调查问卷”,“关于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调查问卷”,“关于老年骨科的调查问卷”,以及“关于老人社会福利及赡养问题的调查问卷“。后来,我又把其中的问题进行了删减合并,变成了一份总问卷,并在QQ动态和微信朋友圈进行了转发,搜集了很多的数据。

此外,由于我的导师是骨科医生,我便和我导师进行联系,希望他录一个专家采访视频,更好地向人们介绍关于老年骨科的一些问题。

以上便是我们小组社会实践的内容以及我所做的工作,希望我们的调研实践能给中国的老年人口提供帮助。

经过本次活动,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透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近一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大家都明白社会上人际交往十分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齐,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样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务必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能够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潜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10Q22102冯昀

“当他老了,当他不再是人群的焦点,当他被时光遗落在过去,他的衣食住行舒适吗,他的身体健康有保障吗,他的脸上长挂着笑容吗,他,还好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的社会常常提倡尊老爱老养老,因为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当我把目光聚焦在这一白发苍苍的群体,当我凝视着不知何时已经严重驼背的爷爷摇摇晃晃地在我跟前走过,我看见了很多在过去的日子里不在意而忽略的现实:我们的祖辈父辈,那些曾经乃至现在依旧是我们的英雄的人们,正因老去而遭遇许多生活上的困难。

当我们实践小组的医学院学生组员提出“帮助老人战胜‘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这一课题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很多被我遗忘在记忆深处的小事:奶奶因为忘了打开移动数据开关,而在收银台前守着加载不出的付款页面兀自尴尬;爷爷忽然发作面瘫,深夜慌乱给我们拨来求助电话;离职多年的外婆网购来一箱教辅和教科书,啃了几个月,在家里办起小学生课后托班;外公独自一人多年在外经营生意,相见时惊觉他虽然很愉快,却已有些不知道怎么与我们这些个孩子相处。

在赡养老人这一重要义务中,我们是否做到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我们是否在平时生活中留心关注着这一弱势群体?老年群体在信息时代的科技适应问题、在“夕阳红”生活中的身体健康保障问题(以老年骨科难题为例)、丧失大部分劳动力后的老人的物质赡养及心理调适问题、社会养老经济与养老服务规范发展问题、针对老年群体各方面的科学研究发展问题、数字多媒体与自媒体对老年群体的思想文化渗透等都值得更多关注,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提升老年群体老年生活的生活质量。

相对于对老人养老的物质支持,也许精神赡养问题要复杂得多。在逐渐老去的过程中,老人的大脑细胞不断退化,甚至可能进入萎缩状态,造成心理衰老,容易产生性格偏执的状况。另外,老人退休、失业后生活圈子缩小,生活环境变化,可接受的新事物的刺激通常也逐渐减少。如果老人停止了对新事物的学习,囿于局限和麻木的茧房,思维僵滞,观念固化,就会越来越固执,越来越极端,成为他人尤其是子女眼中“一根筋”的顽固老人。面对老人在固化思维指导下做出的令人费解的行为,子女的劝阻乃至批评都显得无力。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与外界保持沉浸刻板自我世界的老人面临着更严峻的境况,却也迎来了全新的机遇。

在这一次社会实践中,我从各类实体文化事业机构、网络自媒体等入手,探索社会环境为老年群体精神生活带来的影响。而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老年群体的思想衰老化正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倚老卖老”,“不服老”正在形成一种思潮,年轻态正渗入更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我深刻地感受到老年群体晚年精神生活的充实,少不了有关部门的关怀与政策支持,少不了社会层面的物质与精神帮助,少不了每一个人的体谅、鼓励与尊重。帮助老年群体充实精神生活,让优秀思想文化渗透进老年群体是一个大命题,但做好这件事于社会是一个巨大福祉。例如我们常谈的老年人反诈难题,就可以在这一命题中寻找到一些解决方案。

在精神生活专题社会调研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对老年群体的自适应能力有过高的期待和要求,却对老年群体大量对于面临困境的实际需求熟视无睹。社会需要引导子女、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乃至市场更加注重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老年文化模式和内容。这样才可能真正繁荣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使得老年人从精神层面建立文化自信,通过文化自信提升养老满足程度。另外,大多数老人依然想要并且有能力为他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个人的价值。然而,相比于青壮年,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注定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阻碍,包括体力、创造力、记忆力、家人不支持和周围人不理解等等。而这就需要万众一心在全社会倡导积极老龄观,引导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发展。短视频自媒体迅速风靡全球的时候,深受年轻人喜欢,老年人也深受吸引,甚至有些老年人己开始尝试做自媒体,一方面想体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生活,并且多一点养老金收入。找到目标不再迷恋麻将、散发余热体现自我价值、与时俱进提升自我自信,让老年人接触互联网不失为一件好事。但互联网终究是一柄双刃剑,也不乏有因接触网络而被遭遇电信诈骗的老年人。相关部门可以为互联网上受众为老年群体的内容进行规范,对此已有规范未成年人浏览内容的先例与经验可供借鉴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老是德,尊老是福,假如我们都能立足于“老吾老”,对老年群体多怀抱一份关心,老人不容易的生活世界就会多一寸光亮。我们希望呼吁更多关注老年群体的目光,让农村的老年人不再奔波忧愁,让城市的老年人不再寂寞孤独。

爱,要设身处地、主动关怀,了解老人的生活习惯、个人爱好,给予最大的支持;敬,就要尽心尽力,多一分理解,不因老人的年迈与固执横生争吵,不好心办坏事;实,就要实实在在地做好调研,了解老人真正的需求;真,就要一切从实践出发,让关爱落在实处,真正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舒适度。相信夕阳红的耀眼,相信天下斑白者不再负于道路矣。

【调研照片】

2023年2月19日,老吾老爱的供养小组与鸿福养老公寓的奶奶看电视

2023年2月19日,老吾老爱的供养小组与鸿福养老公寓的奶奶比耶合影

2023年2月19日,老吾老爱的供养小组与鸿福养老公寓的奶奶在会议室聊天

2023年2月19日,老吾老爱的供养小组与鸿福养老公寓的奶奶聊天

2023年2月19日,老吾老爱的供养小组与鸿福养老公寓的爷爷交流养老公寓生活

东南大学研究生(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赞 (0)